书刊导览 · 读书读城 | 明日城市——《底特律,一座美国城市的衰败》读后感
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周期里,还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
1 关于这本书
《底特律,一座美国城市的衰败》并不是一本鞭辟入里分析底特律衰败原因的书,与经济分析无关,与城市规划更没有直接关系,事实上它是一本饱含深情与痛苦的纪实文学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面对落魄故园的失落情怀。同时它也是一部黑色喜剧,反映了21世纪美国生活中的荒谬成分,是一部融合了贪得无厌和百折不挠、愚不可及和无所畏惧的人间活剧。作者查理·勒达夫,曾经是《纽约时报》的特约撰稿人、《底特律新闻报》的记者,现在是底特律福克斯新闻2台的电视记者。在离开家乡20年后,作者再次回到了他破碎的家乡底特律,在废墟和荒芜中穿梭,寻找造成底特律灾难的线索,寻找决定他的家庭和他自己命运的线索。
为什么选择这本书来读呢,有三个原因。
其一是我对那些与现代都市的“光鲜文明”格格不入的“衰败”和“萧瑟”有种特别的好奇,比如拉美城市的贫民窟、中国落后地区的乡村,或者曾经光辉的底特律。这类形象往往引人遐想,给人以忧伤惆怅的体味,而在这种灰色的体味中又能寻找到一些不同于光鲜都市的东西。
其二是我的家乡十堰,曾经的二汽所在地,被骄傲地称为“车城”的湖北小城,在经历了二汽整体搬迁这一沉重打击后一度陷入丧失经济支柱的困境,“完蛋”的情绪一度在小城弥漫开来。都说她与底特律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来了解这两座城市的异同。
其三是理论类的书籍和论文看了不少,纪实类的文学作品却很少接触,选择这本书来补充一下缺漏,当然文学作品也更能引发我这情感动物的共鸣。
既然说到共鸣,那么我的读后感重点自然不是探讨底特律衰败的原因,而是随作者的文字而发,随意写写我的感触。
这本书分为六个章节,序章、浴火、冰天、重生、尾声、见证底特律。
序章——作者将回到家乡后目之所及的衰败景象赤裸裸地全部倒给你看。
浴火——以一桩触目惊心的“纵火案”串联起藏在在底特律罪恶火焰之下的种种黑暗——次贷、腐败政府、无赖政客这些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造成畸形犯罪的推手。作者深入一个地方消防站,了解消防队员如何与肆意纵火和官僚腐败殊死搏斗;他调查各路政治家,从中发现究竟谁从底特律的衰退中获利;他敲过工会头目的门,造访过无家可归者的窝棚,与有权势的生意人和生活维艰的业主攀谈,聆听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把这座城市凝聚在一起的百姓们的哭诉。
冰天——以作者的亲人为代表,着重刻画底特律底层人民的生活,在这座衰败之城,死亡的悲伤之气。
重生——先描述人们荒谬又可悲的生活,再以一桩纵火案的庭审书写正直的底特律人对未来仍然怀揣希冀,希望秩序和公正能重回底特律。
尾声——描写纵火案结束、流氓市长下台后,作者在底特律兜兜转转的所见所遇。一切仿佛有所好转,一切又好像并无本质改变。眼前挥之不去的将要下山的太阳,让作者努力以平静的心情书写尾声,却透露出一丝悲凉与无奈。
见证底特律——作者以诗一般的语言,怀着悲悯犹豫的情绪,对底特律进行了祭奠式的抒情和隐忍的祝福。之所以说这种祝福是隐忍的,是因为我认为作者自己也不知道底特律的明天在哪里,因而无法满怀着希望和信心说出祝福,那不如让它藏在诗的语言里。
2 关于十堰
1960年代,中国要同时面对美苏两个强大对手,一时间国际政治形势空前紧张。
图1 冷战时期面临美苏两大对手的中国
由于东部沿海和西北边陲都面临着强国的压制,我国政府决定将工业设施和人才转移到相对安全的中部腹地。十堰远离长江,北倚秦岭,南面大巴山,地形为山地,完全符合毛泽东提出的“三线工程”纲领中“钻山、钻洞、防核战”的要求,于是背靠大山、面向神农架丛林的十堰成了转移的重点地区,完胜长沙、武汉、成都三大城市,成为二汽的选址地。1969年起,从湖北、陕西等地调动的2.5万民工和从各地汽车企业调集的技术人员开始在十堰这个不名一文的小山镇聚集,打造了后来的中国汽车四大品牌之一。
二汽工厂建成之后,企业和十堰市政府在“全部工业实力只有一个打铁铺”的十堰,逐渐培育起了一个汽车产业集群。从1990年代到21世纪初,十堰的人均GDP甚至一度超越省会武汉,被誉为“东方底特律”。在我小的时候,一直很自豪十堰的车牌是“鄂C”,以为它意味着十堰是湖北靠前列的城市,但那个时代终究是要过去的。用一个重工业厂撑起一座城市,包揽这座城市的全部市场和福利功能,在经济上并不可持续。和底特律一样,十堰在新的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政策支持乏力、资源外流,到后来二汽迁至武汉,十堰的骄子之光逐渐黯淡。
二汽刚刚搬迁的那段时间,整个十堰都弥漫着经济要垮的舆论。所幸十堰在危机之后慢慢摸索出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的路子。虽然现在十堰的经济总量已经不再跻身湖北省前列,但至少她找到了合适的发展路径,所以自始至终我就不相信十堰会重蹈底特律的覆辙。
首先,底特律破产的背景是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一方面,197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汽车行业资金难以流转,另一方面,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促使制造业流水线去人工化,这两者造成了汽车行业大批工人的失业。其次,底特律自身产业结构单一,三大汽车公司的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80%,单一的经济结构根本无力抵抗金融风暴的冲击。另外,当时美国经济中心向西部和南部转移,大批北方的工业和人口向南迁移;同时民权运动高涨,由于整体而言北方的“种族环境”相对宽松,南方黑人为了寻求生计和平等对待,持续大规模北上。在不能用工歧视的政策背景下,底特律涌入了大批黑人。随着整个工业的衰退,失业率上升,这批南方黑人成了时代浪潮的牺牲品;与此同时,美国城市发展迎来了郊区化,大批人口从市中心迁至郊区(作者回到底特律就是住在郊区),底特律城区开始有了荒废的房屋和街道。以上种种诱因最终都表现为底特律人口的严重流失,或者说白人——即所谓的高素质人口——流失,留在底特律城区的多是“没有技术、好吃懒做、有暴力倾向”的黑人。失去了人口红利和产业红利的底特律,当然是一衰再衰。同时,在这本该警醒转型的节点,底特律政府并未重视,没有采取合适的城市更新措施,导致底特律彻底成为“被放弃”的城市。
而十堰与底特律不同,十堰在二汽离开之前就有旅游业发展,在失去汽车产业这一支柱后,十堰依托武当山发展综合旅游,依托周边区县发展农业旅游,虽一时之间无法恢复曾经的辉煌,但至少找到了一条可以生存发展的道路。这一方面是由于两个城市自身产业和资源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政府干预态度的不同(不过在这里还是需要指出,山城十堰也逃不开土地财政的怪圈,二汽迁走后,十堰炸的山多了起来,开发的楼盘也多了起来,毕竟十堰也是有过“鬼城”称号的呢!)。当然了,可爱的十堰人民淳朴又勤劳,年轻一代固然会选择远走他乡寻求发展,但对故土故乡的依恋还会在;安土重迁的山城老一辈也还会坚守,至少她还是一个简单安宁的宜居小城。底特律在本土人口流失后,迎来的是南方的黑人,他们对底特律没有故土情怀,当面对一个没有稳定工作和良好福利、政府无作为的衰败城市,也许真是走投无路才会选择暴力和犯罪。
3 关于明日城市
明日城市如何?底特律如何?十堰如何?那么多的城市又将走向何方?
底特律也曾辉煌。但正是这个辉煌的城市,在很多人还在幻想美国梦的时候,给了人们当头棒喝,将资本主义带来的泡影全部戳破,而她自身从都市先锋、美国骄傲,衰落成为罪恶之都、颓废之都。
我们生活的城市会走向何方呢?
都说底特律是美国城市的缩影,很多人担心其他城市会像底特律一样,连作者也发出“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周期里,还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疑问。
那么我们究竟是生活在一个周期里,还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是否城市的生命周期都一样,在如火如荼之后必然会经历衰败的痛苦,必然会走向覆灭?只是这个周期长到你我无法感知,长到整个人类无法感知,毕竟现代城市产生也仅仅几个世纪。在人类历史和发展这一漫长的周期中,城市自有其变化,世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科技不断更新,不同的历史条件为城市创造了不同的生长环境。那么城市的发展是否存在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或规则,无论处于哪种时代,世界变成什么样子,都要遵守这个规则,一旦背离就会颠覆呢?换言之,所有时空下的或古老或时尚的城市都是一样的,其命运取决于其管理者、居民。
由是,究竟是生活在一个周期里,还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似乎也不会困扰我们了,我们存在于这长长的周期里的某一切片,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里或迟钝或敏锐地感受着时代的波动,与城市共命运,咀嚼这命运更迭结出的果,是苦是甜都由最最渺小最最普通的我们来品尝。
南京大学区域规划研究中心 王文文 供稿
作者:王文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延伸阅读
对人类本身的永恒热情——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忧郁的热带》
编辑:张祎娴
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